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进行解答,强调规划的核心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规划注重创新人才培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规划还注重解决教育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目录导读: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备受关注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就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和回答。
规划背景
负责人介绍了规划的制定背景,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制定一份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应运而生。
规划目标
负责人指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增强教育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教育公平、普及和质量显著提升,规划还明确了具体的指标,包括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等。
主要任务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规划提出了以下主要任务:
1、优化教育结构,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2、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3、促进教育公平,加大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消除教育差距。
4、加强科研创新,加强高校科研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实施措施
负责人强调,为了确保规划的实施,将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分工。
2、加大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经费的稳步增长。
3、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和完成。
4、加强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教育事业发展,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记者提问与回应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就规划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提问,负责人也给予了详细的回应。
1、记者问:如何保证规划的实施效果?
负责人答:规划的实施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需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分工,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和完成,还需要加强社会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2、记者问: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城乡教育差距问题?
负责人答:城乡教育差距是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消除教育差距,还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素质,促进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3、记者问:规划对于职业教育有何重要意义?
负责人答: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紧密结合,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这将有助于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负责人对整个采访进行了总结,他表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是指导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文件,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全社会共同参与,确保规划的实施取得实效,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规划内容和实施措施,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