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解读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解读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

分类:职业教育 大小:未知 热度:3750 点评:0
发布:
支持:
关键词:

应用介绍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就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接受了记者采访。负责人表示,该指南旨在规范校外培训市场,确保培训内容符合教育部的相关规定。该指南将对校外培训项目进行分类鉴别,以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负责人强调,校外培训应与校内教育相辅相成,不应成为学生的负担。

本文目录导读:

  1. 背景介绍
  2. 实施与影响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的有关负责人就新出台的《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对指南的出台背景、核心内容和未来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背景介绍

负责人首先介绍了指南的出台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深化改革,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市场日益繁荣,各种培训项目层出不穷,满足了不同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培训项目质量不高、内容重复、甚至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等,给学生和家长带来困扰,也对教育公平产生一定影响,教育部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有关负责人就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答记者问

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指南的核心内容,该指南以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方向,规范校外培训项目的发展为目标,旨在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维护教育公平,指南明确了分类鉴别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强调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校外培训项目进行科学分类和鉴别。

在分类鉴别方面,指南将校外培训项目分为学科类和非学科类两大类,学科类项目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目以及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类的课程,这些项目以学科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非学科类项目则包括艺术、体育、科技等领域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素质为主要目标。

在鉴别标准上,指南强调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是否符合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为主要依据,对于学科类项目,要严格控制其数量和内容,避免过度竞争和压力;对于非学科类项目,要鼓励创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有关负责人就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答记者问

实施与影响

负责人还谈到了指南的实施和未来影响,教育部将加强对校外培训项目的监管力度,确保各类项目符合指南的要求,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将进行清理和整改,指南的出台将对校外培训市场产生深远影响,规范了市场秩序,避免了无序竞争;也为培训机构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引导其向高质量、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负责人还强调了学校和家长的责任,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鼓励学生参加多样化的校外培训项目,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家长也应理性看待校外培训,避免盲目跟风,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压力。

负责人表示,教育部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健康、有序、高质量的校外培训市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希望各方共同努力,推动指南的落实和实施,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和质量做出积极贡献。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有关负责人就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答记者问

本次采访让记者对《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相信在教育部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校外培训市场将逐渐走向规范化、高质量化的发展道路。

相关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