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学校体育工作回答了记者提问。强调在保障学生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活动和课程,加强校园疫情防控措施,确保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身体素质。
本文目录导读:
背景介绍
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逐渐稳定,各地学校陆续开展复课工作,为做好学校体育工作,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关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进行了详细解读,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指导意见的出台意义
负责人表示,出台《关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是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确保学校体育工作有序开展,在当前形势下,学校体育工作既要满足学生身心健康的需求,又要遵循疫情防控的要求,制定具体的指导意见,对于指导各地学校开展体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负责人强调,学校体育工作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坚持健康第一的原则,学校体育工作要始终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合理安排体育课程设置,确保学生充足的运动时间。
2、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体育活动场地和时间,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
3、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质状况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确保体育活动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具体举措
针对如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负责人介绍了以下具体举措:
1、加强疫情防控措施,学校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确保体育活动的安全开展,如:对体育场地进行定期消毒,确保学生运动时的社交距离等。
2、优化体育课程设置,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实际情况,优化体育课程设置,增加适合学生的体育项目,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3、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类体育赛事、运动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4、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5、强化家校合作,学校应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体育锻炼,共同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
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当前学校体育工作面临着疫情防控和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双重挑战,为此,需要各地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家长等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协作,共同应对挑战,负责人也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学校体育工作,支持学校体育活动的发展。
负责人表示,《关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为学校体育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各地教育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确保学校体育工作的有序开展,负责人也鼓励各地学校创新体育工作方式,提高体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