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就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答记者问,强调将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学生网络素养,采取多项措施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防止沉迷网络。负责人表示,教育部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共同营造健康网络环境,保护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您好,请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近期发布的《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负责人:您好,近期我们发布了这份紧急通知,主要是为了应对当前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和游戏等娱乐内容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日益严重,导致一些学生沉迷网络,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记者:这份通知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负责人:这份通知的主要目标是加强中小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我们的主要措施包括:一是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立即行动起来,开展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教育引导工作;二是要求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和管理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三是强调加强监管和督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我们的目标是让中小学生了解网络的不良影响,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和自我管理能力,减少沉迷网络的现象。
记者:这份通知的实施有哪些具体措施?
负责人: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来实施这份通知,我们将加强课程管理,把网络素养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特点和价值,我们将开展专题教育活动,通过举办讲座、组织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到沉迷网络的危害,我们还会加强家校合作,建立家长学校联系制度,共同引导和管理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我们还将建立监管机制,加强对网络平台和网络内容的监管,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
记者:这些措施的实施会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
负责人:实施这些措施将会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可以有效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通过加强教育引导、家校合作和监管机制等措施,让学生认识到沉迷网络的危害,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和自我管理能力,可以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网络素养,让他们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通过纳入课程、专题教育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网络的特点和价值,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处理和创新能力,可以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通过加强家校合作和监管机制,可以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记者:如何确保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呢?
负责人:为了确保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我们将建立督导检查机制,对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我们还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工作,我们还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工作的认识和支持。
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将继续加强教育引导、家校合作和监管机制等方面的工作,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