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进行解读,强调该标准旨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负责人表示,该标准涵盖了课程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并指出高校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本文目录导读:
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新发布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就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和回答。
背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也备受关注,为了进一步推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
解读建设标准
1、课程建设
新标准明确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的总体要求,要求高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情况,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确保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新标准还强调了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高校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习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2、师资队伍
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核心力量,新标准对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高校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培养,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新标准还鼓励高校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背景的专家学者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3、教学方法
新标准提倡创新教学方法,要求高校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课堂讲授、研讨、案例分析、社会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新标准还鼓励高校开展线上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4、教材建设
教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依据,新标准对教材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高校选用优质教材,加强教材的更新和修订,确保教材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新标准还鼓励高校编写具有地方特色和校本特色的教材,丰富教学资源。
负责人答记者问
1、为什么要制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
负责人表示,制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是为了进一步推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当前,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制定建设标准是必要的。
2、如何保证新标准的实施效果?
负责人表示,实施新标准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高校需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和责任,确保各项建设工作有序推进,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还需要加强监督和评估,确保新标准的实施效果。
3、新标准有哪些亮点?
负责人表示,新标准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调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高校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习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二是提倡创新教学方法,鼓励高校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三是加强教材的更新和修订,确保教材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的制定和实施,将进一步推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创新和教材更新等方面的工作,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还需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